杏彩体育,七市采购联盟部分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方案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7-22
 医药网10月15日讯10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医保局发布《七市采购联盟部分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显示,淄博-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滨州-德州七市采购联盟将对骨科创伤类和血液透析类耗材进行带量采购。  其中骨科创伤类耗材包括普通接骨板及配套螺钉(国产/进口)、锁定接骨板及配套螺钉(国产/进口)、髓内钉系统及附件(国产/进口);血液透析类耗材包括血液过滤器、血液透析

  医药网10月15日讯10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医保局发布《七市采购联盟部分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显示,淄博-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滨州-德州七市采购联盟将对骨科创伤类和血液透析类耗材进行带量采购。

  其中骨科创伤类耗材包括普通接骨板及配套螺钉(国产/进口)、锁定接骨板及配套螺钉(国产/进口)、髓内钉系统及附件(国产/进口);血液透析类耗材包括血液过滤器、血液透析器、一次性使用透析护理包、血液透析浓缩液、一次性透析用血液回路管。

  七市(血液透析七市、骨科创伤五市)开展血液透析和骨科创伤业务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参加此次联盟带量采购。

  根据《方案》,本次现场议价分两轮,第一轮评审竞价组综合临床使用效果、价格合理等因素,确定备选产品名单。

  第二轮评审竞价组综合评估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覆盖率、降价幅度、医疗机构改变耗材使用习惯风险等情况,依据第二轮评分规则对代表品进行打分并进行产品排名,按照得分由高至低顺序确定拟中选产品。

  《通知》要求,七市参加联盟采购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从中选耗材交货验收之日起至第二个月末完成支付货款的政策要求,及时完成货款支付。

  各市医保局可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将同规格耗材以中选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原则上,同规格非中选产品支付标准不高于中选产品。

  除了上述两大类耗材,5月9日,山东省淄博市医保局发布《淄博-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东营-滨州七市药械采购联盟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公告》,对注射器、导尿管、导尿包、吸氧装置、采血针5个产品共19个规格,进行带量采购。

  根据鲁中晨报消息,最终某厂家的吸氧装置市场价46元,砍价后12.9元,降幅达72%。根据现场预估,采血针的降幅大约在50%,其他品类也有较大降幅。

  除了山东七市,在此之前,2019年7月25日,山东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等市的药械采联办联合印发《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公立医 疗机构药械联合采购议价方案(试行)》,对五个地市所有公立医院开展药械采购联合议价。

  2019年12月3日,山东省威海市医保局发布消息称,对输液器、留置针、预冲式导管冲洗器三大类19个品规普通医用耗材进行谈判议价。

  最终平均降价幅度达60.93%,单品最高降幅86.5%,最低降幅37.31%,多品种创下全国范围内地市级联合采购最低价。以往价格居高不下的进口产品,整体降价幅度超过50%。

  此外,今年9月29日,临沂市人民政府发布《鲁南经济圈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联盟关于推动市域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价格政策联动的通知》,4市并未直接带量采购,而是选择跟标形式。

  《通知》显示,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菏泽市开始推进联盟集中采购价格联动,自《通知》发布日起,省内其他地市级联盟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经联盟市采购联合体共同研究认定联动产品后,以联盟市公立医疗机构同产品不低于年度使用量的50%进行跟标。

  医药网10月15日讯据普华永道《全球并购行业洞察:制药及生命科学》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制药及生命科学行业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均下降。单从医疗科技领域来看,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尽管有总价值超过21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尚在进行中,但该领域总计完成的医疗科技交易总价值却不到20亿美元。

  不过到了下半年,虽然全球并购交易市场仍旧低迷,但随着市场和投资机构在危机中逐步稳定,医疗科技领域的并购交易量或已出现反弹回升趋势。

  近日,Evaluate官网文章《Steris turns the Key on 2020’s fifth biggest buy》统计了2020年以来医疗科技领域并购金额TOP 5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这5大重磅收购事件就均发生于2020年下半年,且总金额已超450亿美元。以下我们简要梳理了这5大收购事件的具体情况。杏彩登录

  8月5日,美国数字医疗巨头 Teladoc Health公司宣布,将与远程慢性病护理平台 Livongo公司合并,共同创建一家虚拟远程医疗公司。

  根据协议条款,合并后Teladoc股东和Livongo股东将分别占有58%和42%的股份。Livongo在此次合并中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而据业内人士估算,合并后新公司价值可以达到3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00亿元。由此,该项巨额交易也被视为一起数字医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

  作为美国规模最大的远程虚拟医疗公司,Teladoc Health 成立于2002 年,并于2015年成功登陆纽交所资本市场。该公司主要通过电话或视频会议软件和移动应用程序来按需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患者与医生可以进行远程问诊,从而获得医疗保健知识和健康计划。

  进入2020年,由于受疫情对远程医疗的正向刺激,Teladoc Health仅二季度实现了2.41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85.01%。实际上,如果说2015年Teladoc Health的收入还仅为0.77亿美元,那么到了2019年其营收已达到5.53亿美元。

  “预计到2021年,合并后的公司有着约19倍的收入倍数。相对于Teladoc Health历史上的交易情况来说,这个数字很高。”Guggenheim的分析师Glen Santangelo表示。

  其实这已不是Teladoc Health首次出手,尤其是近年来,为甩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Teladoc Health连续并购了多家涉及问诊业务的公司。然而此次疫情,同样也刺激了Teladoc Health竞争对手的高速增长,为进一步维持自身的领先优势,便也就有了其此次对数字医疗领域另一龙头Livongo的并购。

  Livongo 是一家利用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提供慢性病管理辅导服务的公司,其成立于 2008 年,并于2019 年 IPO 上市。不过针对此次收购,有业界人士仍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Teladoc为Livongo支付了过多的费用,而且Livongo的业务也并不是和Teladoc的核心远程医疗业务存在完全的协同。

  当然,更多的是还是期待Teladoc Health通过合并不仅可以保证自身的领先地位,并能够跨入慢病管理领域给市场提供更好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这次合并为整个数字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验证,该观了一直以来市场对其的迟疑与观望态度。

  8月2日,西门子医疗集团(Siemens Healthineers)宣布将以164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癌症医疗技术制造商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Varian Medical Systems),这一交易价格较瓦里安当时市值高出20%以上。

  瓦里安有着72年的历史,作为放疗设备市场的老大哥,其是全球最大的 X 射线数字成像公司,直线加速器、伽马刀等产品主要生产企业。据悉,瓦里安在全球安装了8000多套放射治疗系统,占据全球超过50%的放疗市场份额;在分析仪器领域,瓦里安同样是威名赫赫,曾推出全球首台商品原子吸收光谱仪、首台FT-IR、首台台900 Hz NMR等等。

  此次收购也可谓是强强联合。作为医疗影像三巨头之一,西门子最受欢迎的产品是分子诊断产品和MRI,这两项产品目前都主要用于癌症诊断,与瓦里安的结合,让其业务从诊断延申到治疗环节,形成了完整闭环。这意味着,通过此次收购,西门子将进军肿瘤放疗市场,并形成真正覆盖肿瘤从诊断到治疗以及护理全流程的全集成平台。

  实际上,西门子和瓦里安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已是合作了十多年的伙伴,如此前瓦里安和西门子就达成合作,在美国和其他约定的地区,瓦里安可以对放疗客户代表西门子销售其影像诊断产品,西门子也可对其客户销售瓦里安放疗系统等。

  基于此次收购,双方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全面的综合肿瘤学产品组合,将瓦里安的线性加速器、放射外科设备和质子治疗套件添加到西门子的各种成像硬件,实验室诊断和医院咨询服务中。

  9月21日,Illumina宣布已与Grail达成最终协议,其将以8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对价收购GRAIL,此外GRAIL股东将获得未来付款,占某些与GRAIL相关的收入的个位数百分比。这成为Illumina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Illumina创立于1998年,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 DNA 测序公司,据Next Generation Genomics统计, 其在测序仪市场占有率高达83.9%,远超所有竞争对手。就此次收购来说,值得玩味的点在于,其实GRAIL一开始便是从 Illumina 分离而来,如今一番波折过后,其却又回归了Illumina的怀抱。

  具体来说,GRAIL是Illumina于2015年成立,由Illumina的NGS技术提供支持,以开发最新的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并创建血液中的癌症信号图集,从而实现癌症早期检测测试;2016年1月,Illumina将Grail拆分,并联合比尔·盖茨、杰夫·贝佐斯等对其投资一亿美元。此后,Grail在资本市场可谓顺风顺水,累计募资近20亿美元。

  得益于Illumina的助力和资金支持,Grail 一共推出有四款产品,其中包括拳头产品Galleri。这是一款多癌种早筛产品,运用GRAIL开发的一项基于cfDNA靶向甲基化的血液检测分析方法,能用一管血进行50余种肿瘤早筛的产品。

  与市面上已有和即将发售的早筛产品相比,Galleri拥有高特异性和广谱的优势,而低于百分之一的假阳性率保证了检测的可靠性,与多种肿瘤早筛产品拉开了差距。Grail预计该产品将于2021年上市。

  这或正是Illumina将Grail 重新收归靡下的因素之一。一直以来,Illumina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测序仪器和实验耗材销售,而产业下游布局较少。而此次成功收购后,Illumina 或将会从单纯的测序仪提供商向下游应用延伸,进一步巩固自己在 DNA 测序领域的霸主地位。

  6月22日,遗传性疾病检测领军企业Invitae宣布将收购肿瘤基因检测公司ArcherDx,将后者在肿瘤疗效预测和监测的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技术及相关产品收入囊中。

  根据交易条款,Invitae以3.25亿美元现金和3000万股票收购ArcherDx。此外,根据特定里程碑,Invitae还会向ArcherDx现有股东支付高达2700万普通股,交易总价值为14亿美元左右。

  Invitae是癌症诊断和遗传风险测试的领导者,其基因检测产品主要分为诊断检测、风险预估、生殖遗传三大类。ArcherDX则是提供用于确定最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和个性化癌症监测的基因测序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开发了实体瘤伴随诊断产品、个性化肿瘤复发监测产品和肿瘤科研产品。据悉,目前AncherDx产品被全球300多家实验室使用,与超过50家药企和CRO公司有合作。

  “有了ArcherDx的技术、能力及团队的加持,Invitae能够加速基因信息在癌症患者全病程管理的应用。”在Invitae首席执行官Sean George看来,此次收购后,从风险评估、诊断检测到疗法优化、复发监测,Invitae的产品将能提供最先进的个性化癌症护理所需要的信息。

  10月6日,Steris宣布其已与Key Surgical已签署最终协议,将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Steris表示,该交易将以债务和现金融资的形式进行,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笔交易还带有税收优惠,根据预期税收优惠的现值进行调整,购买价格实际上降低到了约8.1亿美元。尽管收购Key Surgical的价值不到10亿美元,但这是仍是今年迄今为止医疗科技领域宣布的第五大交易。

  Key Surgical成立于1988年,是全球领先的无菌处理和手术室用品供应公司,为医院和外科设施提供消耗产品。据悉,Key Surgical为70个国家的近10000家医疗机构供应了数千种产品,主要涉及医疗器械、手术室耗材和手术用品。

  “ Key Surgical专注于无菌处理、手术室用品和内窥镜检查,这非常适合我们的核心医疗保健客户,此次收购可谓进一步补充和扩展了Steris的产品线。”STERI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Walt Rosebrough表示。

  国家卫生健康委10月1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我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有关情况。杏彩登录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从今天起,接下来,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新闻发布会将按照“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这一主线展开,主要向大家介绍十三五规划以来卫生健康行业的新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今天我们发布会的主题是围绕《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介绍近年来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有关情况。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持续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5年起,我委连续5年编制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可及性和安全性持续提升。刚刚各位媒体朋友一起实地参观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和天坛医院大脑智慧管理中心,相信大家对我们开展信息化质控工作有了直观的了解。下面,我们将围绕《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医疗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委持续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学科建设、技术能力以及医务人员队伍经受住了考验。为全面、客观分析我国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状况,我委连续5年发布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下面我结合2019年《报告》,介绍一下近年来我们的工作进展。

  一是扩充优质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委持续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十二五”“十三五”以来,国家财政累计投入近75亿元,支持1500余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断扩充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此外,通过对口支援、组团式援疆援藏、远程医疗等工作提高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二是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我们从制度体系方面,颁布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明确工作机制。在组织体系方面,在国家层面我们建立了40余个国家级质控中心,以及1400余个省级质控中心,构成了组织管理体系;在规范体系方面,制定发布一系列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标准、临床路径;在指标体系方面,从专业、病种、技术等层面制定质控指标,扩大质量监测范围。这些方面的工作应该说已经涵盖了像心血管、肿瘤、呼吸等主要临床专业以及、重症、护理等平台专业,三是采用的大数据实时科学客观分析、反馈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将信息化贯穿质控全过程。四是连续5年编写发布《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从地域、机构、专业、病种、技术等多个维度对我国医疗质量安全水平进行客观、量化的分析和描述,这些指标可以与国际对标对表,同时也可以比较区域间、医疗机构间的质量水平和差异,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明确方向和目标。同时也向社会传递我国医疗质量安全取得的成效。

  一是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在机构方面,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数已经超过了100万家,其中医院数量3.4万;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87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14.7%;住院诊疗人次达到2.7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30.4%。在部分专业层面,像儿科、产科等薄弱专业的力量明显增强。2019年每千名儿童医院的床位数2.2张,比2015年增加0.17张。公立综合医院产科床位使用率从2016年的98.2%下降至2018年的83.7%,所以产科床位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在重症领域,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床位的比例从2014年的1.9%,上升到2018年的2.2%,增幅16.4%。在人力资源层面,2019年全国执业(助理)医师386.7万人,比2014年增加33.7%;全国注册总数2019年达到445万人,比2014年增长了近50%。

  二是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高。2016年至2018年,反映医疗服务广度的DRGs组数,全国医院由535组提升至563组;反映医疗服务能力的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医院由0.95上升至0.97。同时,2019年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2天,比2014年下降1.5天,实现5年连续下降。

  三是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公立的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总死亡率为0.60%,二级公立综合医院总死亡率为0.47%,这两个指标均实现3年连续下降。

  四是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以抗菌药物为例,2011年至2018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1.4%下降到40.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61.8DDD下降到43.7DDD。这四个方面的数据反映出我们在资源供给、质量安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存在问题的方面来讲,一方面还是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我们每千人口拥有医师数、数仍然偏少,公立医院的床位依然紧张。感染性疾病以及精神专业人员相对匮乏,2018年全国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比例不足八成。

  第二个问题就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从患者异地就医情况看,患者流出比例最高的前5个省分别为、安徽、内蒙古、河北、甘肃,流出患者异地就医比例依次为27.6%、18.8%、16.0%、14.3%和11.8%;而患者流入前5位省份为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和广东,大家可以看到,异地就医流出病人的省份基本集中在东西部地区,而流入省份基本上集中在东部地区。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医疗质量安全仍有薄弱环节,特别是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仍需提升。因为我们国家医疗机构众多,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差距还是存在的,部分地区、机构、专业的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下一步的工作我们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一是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围绕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需要,继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重点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二是加快医疗资源区域间的合理布局。以患者异地就医和促进医院同质化发展为切入点,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能力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来着力解决“不平衡”的问题。三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质控体系,扩大质控工作范围,提高质控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程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需求。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心血管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些年,我们国家心血管患者的诊疗需求在逐步的增加,我们通过构建覆盖全国的统一高效的心血管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体系,在持续的改进和完善心血管专业的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方面,应该说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步。

  数据显示,经过年龄标化以后的死亡率已经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下面我会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的情况。

  《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心血管病的质量指标在持续地改善。住院死亡率这个指标是反应住院患者诊疗质量的核心指标,这一指标从2013年的1.7%下降到2018年的0.9%,下降了47%。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心脏外科治疗冠心病的一个很重要的诊疗方式,这个数据从2016年至2018年,在年手术量保持增长的同时,院内手术死亡率从2.8%下降到了1.7%,医院之间的差异也在逐步地缩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内科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死亡率持续稳定在0.23% 的较低水平。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一个常见的心血管的急危重症,致死率比较高,经过近年的质量干预, 2018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循证用药的情况改善还是非常明显的,再灌注治疗率和到院90分钟内直接进行冠脉介入的治疗率均有提高,尤其是二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率由2017年的67.8%提高至2018年的81.5%。

  房颤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和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点。跟2017年相比,2018年具有抗凝治疗适应证的房颤患者,出院抗凝治疗率从53.9%提高到56.7%,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风险评估的比例也由32.9%提高至47.3%,提高了将近15%。

  这些指标都是心血管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说明近些年来我们国家通过医疗质量管理的政策,在心血管领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这些质量和水平提升的同时,当然在国家的层面,在地方的层面,特别是在医疗结构的层面还有持续提升的空间,我向大家介绍的情况就这些。谢谢大家。

  各位媒体朋友们上午好!感谢大家对恶性肿瘤诊疗工作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注,根据近十年来我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趋势,但随着我们国家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不断进步,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也稳步提升,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二是重点加强肿瘤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单病种质量控制是长期实践证明能力有效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方法,国家肿瘤单病种质量控制平台正在建设中,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肿瘤单病种质控。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以乳腺癌为试点,开展了乳腺癌诊疗规范化质控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00家以上医院纳入试点范围,肺癌单病种质控也在试行中。

  三是持续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对全国1400余家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目的在于诊疗质控的全方位管理和加强抗肿瘤药物的规范使用。

  四是继续推进多种形式的肿瘤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开展肿瘤远程医疗服务,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和发展,提升基层肿瘤诊疗能力。

  随着我国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国内越来越多的肿瘤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肿瘤诊疗标准制定机构采纳,用于制定国际临床诊疗标准,提升了我国临床科研的国际地位,同时肿瘤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药物在临床也被推广和应用。在外科治疗方面,我国新术式、新理念、新研究有了原创性的突破,如胸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腔手术也已逐步在开展,我国学者原创的“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的新概念被全球胸外科学界接受;以荧光标记病灶及淋巴结为代表的示踪技术、三维重建及3D打印术前模拟技术、纳米刀等新技术也逐渐在临床被广泛使用。

  在放射治疗方面,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制定了多项放疗质控指南,全国已建立起1413个放射治疗中心,约86.2%的中心可以提供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约67.4%的中心可以提供调强放射治疗,包括四维CT或PET-CT模拟、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和运动管理等先进技术。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以及新型治疗模式不断涌现,进一步改善了癌症患者的生存。例如,肺腺癌中针对诸多少见基因靶点研发的靶向药物使获益人群提高至70%;PD-1或PD-L1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使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下降30-40%;新型疫苗、新一代免疫双抗等不同形式的免疫治疗使部分晚期癌症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并长期生存。此外,针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精准诊疗体系正逐步建立,通过标志物选择治疗患者,可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外周血无创分子分型体系使靶向治疗受益患者增加30%,提高了分子分型的可及性。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将持续完善肿瘤质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好国家肿瘤单病种质控平台及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作用,对医疗机构肿瘤诊疗质量相关指标开展持续监测,促进肿瘤诊疗质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我国肿瘤诊疗质控体系。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立了全国所有省份的国家-省级-市县医疗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层级化架构的设置和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测和反馈质控单位的医疗服务质量,构建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信息化平台,目前已累计监测全国脑血管病数据超过150万。为提高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服务均质化程度,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我中心自成立至今已制/修订了9个单病种和3个介入治疗技术质控指标体系,共计147项指标,其中包括脑梗死和癫痫等的3个病种和脑血管造影等2套介入技术指标已于2020年正式对外发布。

  神经系统疾病病种繁多,我们以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卒中为代表来介绍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状况。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常见类型,俗称“中风”,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也是广大群众最密切关注的疾病。为了应对这一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近年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一直以改善我国卒中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为工作核心,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间,针对静脉溶栓这一卒中急性期最有效的药物临床应用严重不足、导致患者治疗率低、致残率高的现状,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卒中中心建设项目,目的是要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培养建立起足够的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截止2020年9月底,国家质控中心已经协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700余家医院成功建立了卒中中心,覆盖了我国公立二医院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同时还建立了以这些卒中中心为核心的“一小时急救圈”,凡是在距离这些卒中中心1小时车程覆盖范围内的居民均可就近选择这些医院。以此估算,我们2700余家卒中中心的“一小时急救圈”范围已经覆盖超过全国60%的居民区,部分区域还开通了脑血管病急救的远程专家实时指导,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实时可及。这些卒中中心和“一小时急救圈”的建立为广大居民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急救条件,可以让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相较“十二五”末期,国家质控中心的这些系统工作使我国卒中急救溶栓治疗率提升了126%,院内急救延误时间缩短42%,住院死亡率降低66.7%(从1.2%降至0.4%),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整体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但是我们也发现,我国卒中救治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院内急救延误时间有了显著缩短,但院前延误也就是患者从发病到到达医院的时间这10年来没有显著改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对于卒中这一急症,许多患者没有正确认识它的严重危害,没有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我们的研究数据发现,我国仅有12.5%的卒中患者通过急救车前往医院,而这部分通过急救车到医院的患者与不通过急救车到医院的患者相比,他们接受溶栓治疗的比例要显著提高70%杏彩体育。所以我们呼吁广大群众如果有疑似卒中症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呼叫急救车并尽快到达医院。

  为了改进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未来我们还希望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具有几十年经验的专家智慧转化为智能诊疗辅助决策系统,并把这一系统应用到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区域以协助他们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重症医学是医疗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现代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最近这些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中,重症的体现大家有目共睹,所以重症医学现在是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的医疗服务中重症医学发挥了举轻若重的作用,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首先重症医学规范化的诊疗和质控工作的持续改进,我们知道重症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实际上是提高重症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规范化的诊疗过程依赖于我们整个质量控制,这对于基础疾病比较复杂、治疗时间非常紧迫的重症疾病来讲就显得更为重要。国家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初步建立了与省、市质控中心联动的这样的一个质控体系,各级质控中心在重症医学质控网络建设、诊疗规范、指南推广、质控指标的修订、评估以及诊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提高以及保证医疗安全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也正在推进脓毒症、呼吸衰竭等单病种的质控试点工作。

  过去十年,全国设置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数量由1000多家增加到4000多家,全国ICU医生的执业人数增加到6万多人,ICU职业的人数增加到10万多人。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报告数据显示,重症医学抽样医院数是3000多家,总的重症医学科收治病人数达到211万人,重症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是8.3%,较前些年有稳步下降。重症医学科的质控指标也是有逐步的改善,调查显示,反映重症感染治疗紧迫性的感染性休克的3-6小时的集束化治疗达标率平均可以高达80%和71%,较前稳步提高。同时反映医院的ICU的医疗安全水平的医院感染,比如说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管感染的发生率稳步下降。

  第二个方面是强化同质化管理,医疗质量不断提升,重症医学是全国首批颁布重症质控指标的专业,并在国家重症医学医疗质量管理平台进行推进、落实,并通过质量管理的平台数据分析形成重症的质量报告,及时反馈,对推进行业规范、质量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从09年开始推行全国的重症医师的专科培训,目前已经培训3万多人,并在国家省级、市级的不同层面开展重症医学相关核心技术的培训,强化同质化的培训和管理。

  第三,借助平台学科的优势,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引领性作用。重症医学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救治的核心专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驰援湖北的4.26万医护人员中1.9万为重症专业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的重症医学医务人员占到全国重症医务人员十分之一。

  及时提出重症专家下沉病区、专家组巡查指导、重症患者每人一策等重要举措。并按照质控要求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MDT讨论,不断完善新冠重症救治质控体系,为后续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经验。

  护理是一个在人的全生命周期,从出生到临终都会需要的一个职业,他是具有专业性和人文属性的一个职业,是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而且有温度的医疗照护最重要的人群。

  国家非常重视护理工作,这些年也出台了系列关于加强护理工作建设和改革的这样一些政策文件,对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整个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国注册总数已经达到445万,比2018年增长了35万,增长的幅度达到了7.87%,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44%,是近几年护理队伍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已经占了近70%。

  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收集的1800所也包括二级医院的护理质量数据显示,从事护理工作十年以上的占比达到了37%,比2017年的34.63%提高了6.46个百分点。近三年离职率稳定在1.6%左右。们对“的社会地位”和“参与医院管理”的感受度在提高。队伍中男的数在快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达到了12.5万这样一个数量。

  这些变化反映出国家对护理工作的重视,护理专业的吸引力和队伍的稳定性向好发展。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如果没有好的一支护理队伍的质量保障,我们说不能有好的医疗质量,随着队伍数量和素质的不断加强,促进了医疗质量不断改善,通过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对全国1800所医院所收集的数据分析发现,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这些反映患者安全的质量指标的中位数和变异度在逐年缩小,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向好改善,医疗机构之间差异性在缩小。比如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中位数从2017年4.19‰,下降到2019年的3.53‰,这些变化与国家这些年推动整个医疗资源下沉,加强护理专业能力建设非常密切相关,这个背后也是护理用专业能力的不断改善,和对职业的忠诚和爱做出来的。

  比如说为了让术后患者减少或避免发生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这样的并发症,早日康复、早日出院,们要密切地、不断地观察病情变化,定时要给病人翻身、扣背、排痰,做口腔清洁、疼痛管理,早期的一些功能康复和锻炼,这样病人才不能发生意外或减少这种意外的发生,包括感染,可以预期安全地出院。

  我们护理界的前辈王琇瑛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患者无医,将陷于无望;患者无护,将陷于无助。护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的作用突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在4.26万援鄂医疗队员中有70%是,其中40%是90后,重症医务人员的3/4是我们的重症专科。新冠肺炎患者当中有高龄老人,也有新生儿,治疗非常复杂,心理反应也非常复杂,需要们们具有扎实的护理技能和掌握对复杂技术联合应用这样一些处理应用的能力,也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风险的发生,还必须承担这些患者的全部生活照护等,包括病人的清洁、饮食、大小便的处理的能力,一个日常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操作,比如说翻身,在面对一个病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身上又有各种维持生命治疗的仪器、管路等的重病人时,翻身就非常非常地困难,像这样的病人,我们要时刻地护理,又不能病人在一个位置上固定,因为长期固定在这样一个位置,病人的皮肤很容易出现破损,出现破损以后,这类病人很容易继发感染,很可能有其他的预期或者不好的结果,这个时候护理对这些病人的翻身既需要我们的护理要有足够的专业,甚至还需要体力,所以女对一个病人翻身,是非常非常有挑战的,所以我们有很多的男,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包括日常工作中他们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还要时刻地去注意病人的心理反应,并不时的根据这些病人的心理特点去舒缓病人的这样一些情绪,所以们像哨兵一样死死地守在病人身边,及时处理病人的各种问题,又像一座座桥梁把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医生或其他的医疗团队,所以他们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博士说,是医疗保健的桥梁,处于医疗保健的前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人的增加,民众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多元,甚至标准会更高,提供高质量的具有人文的护理,既是社会民众对护理的一种呼唤或者需求,也是护理改革发展的一个出发点,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下,经过我们护理人自身的努力,护理一定会更加地去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我们社会民众对护理的需求。谢谢大家!

  刚才,各位嘉宾向大家通报了《报告》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媒体。谢谢。

  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刚才几位专家也提到我们国家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难度和种类也不断提高,这是否意味着医疗质量和安全存在着更大的挑战?我们国家在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保障医疗技术质量和安全方面如何守好底线?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就像您说的那样,医疗技术是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对于医疗技术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新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适宜技术的推广,不仅仅对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病人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也同样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医疗技术应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患者带来福祉的同时,如果对于医疗技术的不规范应用甚至是滥用,就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权益,也会对医疗质量安全带来威胁。我们委里特别重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我们在前几年从规章的层面专门颁布实施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应该说是从制度层面上来规范和强化了医疗机构、健康行政部门、质控组织以及相应的行业团体在推进管理和规范医疗技术方面大家所承担的责任,同时在医疗技术管理方面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制度。

  第一个制度就是医疗技术的分类管理制度,对于临床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以及存在重大伦理问题,还有就是在临床上已经淘汰的,以及没有经过临床研究论证的这些技术我们把它列为禁止类技术,所以这样的技术是不能够在临床应用的。而对于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以及会使用到临床稀缺资源的技术,我们把它列为限制类技术,所以应该说对于技术依据它的安全、风险、难度对临床医疗技术实施分类管理。

  第二个制度就是对于限制类技术进行备案,建立备案制度。我们对于国家级的15个现在已经列入名录的限制类技术都制定了临床应用和管理规范,要实施此类技术的医疗机构必须要对照这些临床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要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

  由于我们国家很大,大家发展不平衡,我们在医疗技术管理办法当中要求各个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省级的限制类技术,同样要加强管理。

  第三个制度就是建立医疗技术的质控制度,对于重点的医疗技术我们要有技术的规范、技术的质控评价指标以及通过我们各个专业的质控中心来对这些技术进行质控管理,通过对于实施这类技术整个的评估、评价、监测、反馈来保障医疗技术质量的同时持续改进。

  第四就是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培训制度,对于重点的医疗技术实施这些技术的医务人员,要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合格以后才能够从事这些技术,以确保临床技术应用过程当中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个制度就是信息公开制度,我们要求县级以上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开经过备案可以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的名单和相关信息,便于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

  总之,通过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一方面要提高我们医疗技术的水平,不断发展医疗技术、让这些医疗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健康。而另外一方面,通过管理进行规范,进行质量的保障,来确保这些技术在应用过程当中的质量安全。谢谢。

  谢谢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心血管疾病成为近年来威胁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同时也知道,现在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急性的心肌梗死治疗质量已经明显改善了,我们很想知道,目前我们与欧美国家相比到底处于什么水平,有没有数据方面的支撑?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国家心血管疾病的重点疾病和一些重点手术,它的诊疗结局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逐步地缩小,从单个医疗机构的层面有的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外的发达水平,比如说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018年我们国家的院内手术死亡率它的中位数在1.7%,同期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数据库公布的数据是1.8%,说明从整体上看,我们跟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不相上下的。

  从单个医疗机构的层面,比如像阜外医院,2018年单纯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它的手术死亡率是在0.4%,这个指标是优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0.7%。

  急性心梗的质量改善主要体现在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再灌注治疗的情况。通过数据显示,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国家的药物,特别是二级预防药物的循证应用和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跟欧美国家也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入院以后,在90分钟之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的比例,2018年我们国家是58.7%,而美国的这个指标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了92-94%,说明在治疗的及时性上我们还是有差距的。大概是这个情况。

  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关于护理工作的,我们知道这次在援鄂期间派出去的大部分医疗团队当中护理人员是占到大多数的,想问一下么主任,在护理质控方面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以及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思路?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这几年国家护理质控特别是在我们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总体设计下,我们首先健全了整个护理的质控体系,这个质控体系是从国家、省、市乃至到医疗机构的系统化管理,建立起这样一些体系化的组织对整个行业,特别是护理专业的人员管理、培训、能力建设,包括护理标准、指南、规范的统一,以至到质量管理标准和质控指标的制定、指标的采集、分析、反馈系统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应该说已经初具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搭建。现在全国31个省,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全部建立了省级的护理质控中心,到县也在完善中。

  护理质量是一个系统,所以对人员的培训国家也非常重视,从一些规定和政策上就有严格的限制。比如说新到医院以后一定要经过两年的规范化培训,需要到多科室、多专业去轮转,去掌握多且全面的扎实技能和理念。我们护理人员每年还要接受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者是这个专业领域的一些新的发展,所以护理这个专业也跟其他的医生团队一样是一个终身需要学习的专业。

  对于护理工作的标准、操作流程、指南在国家层面,还有在各个组织当中也都在逐渐的或者是随着循证和临床的积累不断地完善。

  我稍微在这里跟大家展开一下,就是说临床护理哪怕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基础的照护,它也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会从专业层面对病人的尊重、对病人的关爱,方方面面提出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就一个口腔护理来讲,要做口腔护理之前必须要先对病人的病情要进行一个充分的评估,评估之后会根据评估的情况去选择要用什么样的口腔护理液或者什么样的口腔护理液温度和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于病人,操作可能会引起的并发症和意外,都要事先有预判或者是预防的措施,这样的话才使得护理的服务、照护、技术是在一个标准、安全、有质量的操作层面去完成。

  所以我常常有的时候会讲,护理或者说我们整个医疗真的是带有温度的,这个温度背后是我们完善我们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标准确保病人得到安全、有质量的照顾。所以国家护理质控中心这些年也一直在和我们的行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去推动保质量、保安全的能力发展和建设。谢谢你的提问。

  我们知道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了350万,死亡病例超过了200万,形势非常严峻,在这种形势下提升肿瘤诊疗水平就变得非常关键,请问我国在这方面有哪些进展?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是有上升趋势,但是最近几年,我国总体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明显上升,2019年,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行中,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晋升到前50名,是医疗水平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肿瘤诊疗过程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新技术、新药物、新诊疗模式逐渐被全世界公认,并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肿瘤诊疗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已经从单一诊断、单一治疗逐渐发展成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多学科联合诊断治疗,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所以,我国肿瘤诊断治疗水平已经大大提高。

  就生存率来讲,我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经明显提高。从十年前的30.9%,提升到现在目前的40.5%,将近10个百分点。以乳腺癌为例,提升的更多,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83%,这和国际发达国家的诊疗水平是几乎相近的杏彩体育。而我国食管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高于发达国家。这些都表明,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及新术式、新理念和新研究的应用,是有明显成效的。

  我国高水平医疗机构,比如说北上广的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在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方面跟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距。当然,我国癌症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我们通过肿瘤单病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以及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等这些手段,进一步促进肿瘤规范化诊疗,逐步缩小这些差距,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的问题是提给重症医学方面的,邱主任您刚才提到近几年重症医学专业快速发展,很多医院都开设了重症医学科,我们也注意到,很多二级医院以及县医院这些基层医疗机构也开设了越来越多的重症床位,我们想请问在数量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我们如何有效保证这些新增的重症床位的医疗质量安全?谢谢。

  其实中国的重症医学的资源总体是相对不足的,这些年重症医学在各个方面的支持下,是在快速的发展,但这也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方面来讲就是我们的医疗资源是分布不均匀的,对县级医院、二级医院来讲重症医学科的建设目前仍然是我们整个学科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大家也知道,其实跟别的疾病不太一样,重症病人往往病情变化特别快,他的治疗的紧迫性是非常高的,而且往往也难以转院,所以加强二级医院、加强县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建设,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怎么去保证它有一个同质化的医疗救治水平,是我们国家质控中心的一个重要工作。

  第一个方面,在结构来讲,我们是对整个重症医学的医疗资源是有一个把握的,包括医疗团队,重症医学的团队、重症医学的床位、设备等,其实在新冠疫情中其大家也会体会到我们怎么去调动这些资源,有这样一个把握我们就知道我们调哪里,调哪些医务人员,调哪些设备,这是第一个。同样,这样的医疗资源我们会反馈给这些医院,让行政部门去推动促进重症医学科的建设。

  第二个方面,其实对于这些医院来讲,我们非常强调推动他们建立一个早期的预警,我们不单单要把重症病房里面的重症病人治好,同时还要把重症病房以外ICU以外的病人怎么不发展成重症。早期的预防、早期的预警防止住院病人变成重症,是我们学科重要的支撑点。我们也在二级医院、县级医院积极地推广针对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一些指标,捕捉病情加重的信息,重症团队及时地处理,让患者不发展成重症而进ICU,我觉得这是提高医疗质量非常重要的第二点。

  第三个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如果真的遇到比较复杂的重症病人该怎么办的问题?我们还有一个叫远程ICU。从国家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的角度,我们跟一些二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一种是简单的远程会诊系统,一种是可以共享患者全部信息的复杂的远程ICU系统,使用这种远程ICU系统,我能在南京自己的医院里面就可以看到其他医院病人的临床信息,了解病人的情况,通过远程指导病人的治疗。这种远程的专家会诊系统实际上是保证了我们的二级医院和一些比较偏远医院的ICU重症病人的抢救能够得到一个最好的救治。

  当然最后来讲,其实我们也在加强重症的质控体系建设,因为我们重症医学的质控体系原来主要是在医院,近两年我们也在加强二级医院、县医院的重症医学质控体系的建立,因为这样能够使得我们的县级医院、二级医院的ICU医疗质量水平够跟医院有同样的标准,也促进他们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

  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重症病人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二级医院,无论是在中心城市还是偏远地区都能得到一个积极的、规范的、同质化的治疗,谢谢。